聚焦CHINC大会前沿:走进平安智慧医疗生态圈 科技撬动医疗的乘数效应

4月23日,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CHINC大会)在杭州盛大举办。会上,平安智慧城市和安想智慧医疗联合亮相,围绕智慧医院给出了一整套解决方案和创新产品,平安智慧医疗生态圈由此走进公众的视线。

布局:以生态圈的战略走向“合进与闭环”

于平安集团“金融服务+医疗资源+科技力量+健康数据”的综合能力,平安基打造了面向医共体、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慢病管理、互联网医疗服务、诊所服务监管、智慧监管决策等重点领域的多项应用。

安想智慧医疗最早可以追溯到2013年,平安集团在2019年战略入股后,安想智慧医疗正式接入平安的科技生态布局,成为平安旗下专注提供智慧医疗整体解决方案的“紧密型”成员,开启以金融和科技为两翼的智慧医疗实践。

作为平安智慧医疗生态圈的两个核心成员,平安智慧城市和安想智慧医疗的“搭档”绝非偶然为之:早期在统一的顶层设计下分兵渗透,当智慧医疗的外部环境逐渐成熟,开始以生态圈的战略走向“合进与闭环”。

其中,平安智慧城市的角色是智慧化建设的“主力担当”,医疗卫生作为城市的核心职能,自然是平安智慧城市改造的对象。

典型的案例就有平安智慧城市承建的珠海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平台,全面对接了医院、疾控中心、120急救中心、核酸检测四大监测渠道,并基于知识库和人工智能技术针对症候群、新冠多点触发上报、药品管理等搭建了七大预警体系,不仅可以精准查询全市的疫情状况,还提升了应急资源的动态跟踪和高效调配能力。

安想智慧医疗是近年来迅速崛起的新一代智慧医疗技术代表力量,一次次在紧要关头的“临危受命”,诠释了安想智慧医疗的信任壁垒。

比如在2021年初,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西院因可疑新冠病例紧急封院,百余位免疫力低下的血液透析患者急需转移,同时还要进行数千条就诊数据的迁移。安想智慧医疗的森睿团队接到通知后迅速行动,仅用了10个小时内就顺利完成血液透析患者的转移和相关治疗数据的准确迁移,并最大程度上地避免了患者的交叉感染。

在平安集团的大医疗生态链路中,平安智慧医疗作为重要一环,以信息化的方式赋能医疗系统的四大核心领域,即:赋能卫健委管理;帮助医院全面提升运营,智能辅助医生诊疗;赋能公共卫生系统以应对流行病突发事件,赋能慢病管理以提升全民健康质量;助力药物研究管理。平安智慧医疗既是平安重塑线下医疗业态的“连接器”,也是构建底层技术优势的“螺旋桨”。比如被外界誉为医疗领域“最强大脑”的AskBob医生,仅在过去半年时间里就先后斩获人工智能领域的多个世界级奖项,智能影像辅助诊断的论文被《Nature》子刊收录,为生态圈成员进行持续赋能。

细究中国平安的智慧医疗牌局,业已形成技术创新、方案沉淀、场景落地在内的生态闭环,甚至在时间上比新入局的玩家们抢跑了五六个年头。

底气:抓住智慧医疗的机会窗口

选择在蓝海中深潜,离不开平安对国内医疗产业的深刻洞察。

国内医疗行业存在的问题有很多,然而最为核心的挑战其实可以归结为三点,即医疗资源短缺、分配不均衡和利用效率不高。围绕这些悬而待解的行业痼疾,陆续出现了许多种改革方案,诸如分级诊疗、全科医生、远程医疗、在线问诊等等,并逐渐摸索出了行之有效的协同路径。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倡导不同地区以医联体的组织模式推进分级诊疗,比如在城市主要组建医疗集团,在县域主要组建医疗共同体和跨区域专科联盟,在医疗资源不足的边远贫困地区大力发展远程医疗协作网。

截止到2019年底,国内城市医疗集团已经达到1408个,县域医疗共同体3346个,跨区域专科联盟3924个,面向边远贫困地区的远程医疗协作网3542个,同时还有7840家社会办医疗机构加入医联体。有别于地缘划分的传统医疗机构,医联体重新定义了医疗的边界,进一步消除了医疗资源分布不平衡的症结。

倘若只是组织结构上的转型,恐怕难以改变不同医疗机构间松散低效的现状。医疗产业的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将是可以预见的趋势,某种程度上也是平安在智慧医疗领域先行布局的立足点,同时给出了切实的案例。

2020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与平安智慧城市正式签署多院区一体化智慧医院建设协议,双方将围绕新一代智慧医院建设,发挥平安在金融领域和医疗科技领域的独特优势,共同打造全流程健康管理和风险保障闭环,提升医疗服务效能,改善患者就医体验。不仅如此,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还联合平安智慧城市推出了智慧医联体,构建了以仁济医院为中心的“1+X”模式,联动区域内、区域间的各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通了诊前筛查、协同诊疗、院后管理的全流程闭环管理。目前仁济医院已经实现医联体内年均下转患者7000多例,帮助医联体内单位的诊疗量增长数十倍。

2020年11月,安想智慧医疗和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签署战略合作,借助安想智慧医疗在信息化、大数据、云计算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帮助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逐步实现 “以患者服务为中心、以医疗质量为重心”的数字化智慧医院,并通过推进医疗大数据中心、分级诊疗、远程医疗、健康管理等形式打造智慧医院新典范。

从医联体的智慧化转型,到单个医院的智慧化升级,背后承载的正是技术运用于场景、场景融合出生态、生态孵化产品、产品粘合数据、数据磨砺技术的良性循环,让外界看到了平安智慧医疗生态圈系统性的平台优势。

市场调研机构IDC曾在2020年初针对医疗行业进行调研,国内96%的三级医院制定了信息化升级计划,88%的三级医院正在对信息系统进行了改进……先行布局的平安智慧医疗生态圈,已然抓住了智慧医疗的机会窗口。

效应:覆盖医疗机构智慧化转型的所有细分场景

当智慧医疗的东风吹起,势必将上演产业升级的乘数效应。

就在CHINC大会上,平安智慧城市和安想智慧医疗正在酝酿新一轮的布局,一口气展示了智慧服务、智慧医院、医院运维、评审咨询、医共体/医联体等八大解决方案,几乎覆盖了医疗机构智慧化转型的所有细分场景。

平安智慧医疗生态圈高歌猛进的背后,和医疗行业存在的三股“洪流”不无关系。

其一,医疗机构的智慧化转型已是不可逆的趋势。“新基建”带给医疗产业的不只是加速了智慧化进程,还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主管部门的思维方式:以往谈及信息化升级的时候,多半指代医院应用系统的功能补位或更新换代,当下挖掘数据资产、数据利用、数据治理成了新常态。

可以找到的例证有很多,就像前面提到的仁济医院“1+X”智慧医联体,首先被解决的就是仁济医院和联盟成员间的数据互联互通,然后在数据互通的基础上科学调配医疗资源,比如根据联盟医院所在地的就诊数据,通过重点学科落地、派遣专家坐诊等方式帮助医联体单位创建优势专科,提升在当地的核心竞争力。

其二,人工智能的落地为医疗服务带来了新可能。医生的供给刚性一直是医疗行业的核心问题,根据中国医学会披露的数据,中国临床医疗每年误诊5700万人,总误诊率为27.8%。人工智能在医疗辅助、医学影像、健康管理等场景的落地应用,有望改善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

正如此前在文章中提到的例子,平安智慧城市将“眼部OCT筛查系统”引入到了深圳市福田区的社区诊所,通过人工智能的图像识别技术提升检测的准确率;平安AskBob医生的鼻咽癌AI风险预测系统,可以通过人工智能预测患者5年内的鼻咽癌病情恶化风险,目前的预测精度已经达到78%。

其三,大数据正在逐步激活医疗行业的增量空间。比如通过大数据挖掘进行药物和医疗器械的研发,尽快弥补和国外的差距;再比如通过对居民疾病谱研究、医保基金平衡测算、居民健康管理等数据的研究,带动商业健康保险等行业的发展,不断纠正“以治病为中心”的错误理念。

作为在医疗健康领域深耕20余年的老牌玩家,平安当前已经通过医疗管理机构、用户、支付、科技,赋能医院、医生、医药,构建起医疗生态闭环;拥有全球最大的医疗数据库、国内最大的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领先的线下医疗服务提供方网络和医疗科技。通过对医疗机构的智慧化赋能将医疗数据有效沉淀,消除医疗产业链上下游的数据壁垒,有利于为平安的整个产业生态注入新的动能。

同时也印证了一个屡试不爽的规律:当某个行业的改革进入到了深水区,新技术的出现往往是驱动行业继续向前的动力引擎。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作品来源于互联网,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更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有对本站内容有任何问题,请联系我们邮箱: kejiquan@vip.qq.com 会在第一时间处理。丨本文信息:科技圈 » 聚焦CHINC大会前沿:走进平安智慧医疗生态圈 科技撬动医疗的乘数效应

相关推荐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