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2003年,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发射,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航天大国;
不久前,中国航天员进入天和核心舱,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建党百年间,中国科技工作者担负着使命与梦想不断奋进争先,从严重落后到世界前列,以日新月异的科技创新成果,打响了中国创造、中国品牌的号召力。
“大国重器”的背后,始终有一群倾力奉献的人。在滔客说APP、华为视频上线的DIGIX TALK节目中,来自各个行业的嘉宾分享了攻坚克难的技术发展之路。从他们的讲述中,窥见科技强国的一个个缩影。
从零开始,大国工匠的研发之路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智能制造逐渐为航天工业的发展带来效益。在国外,波音凭借多年技术积累,首次采用数字化设计方法研制波音777,耗时仅四年半,这让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望尘莫及。
回顾起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信息技术中心专家宁振波不无感慨,“很重要的一个转折点就是我国第一个数字化设计制造的‘新飞豹’。”
1999年,宁振波和同事顶着巨大压力,在从未有过成功先例的PC工作站和Windows系统,成功地采用数字化合集制造技术研制出“新飞豹”,为歼20、歼16、歼15、歼10、歼11、武直10以及其他新研制的飞机打下了数字化技术基础,开创了我国航空工业技术变革的新局面。
信息技术的进步带来更多制造场景,对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宁振波坚信,在这一过程中,大国工匠追求极致的精神始终不变,精益求精是中国航空人的毕生追求。
同样面临技术掣肘的,还有作为重要医疗器械设备的内窥镜。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我国只能依赖外国的高价内窥镜仪器。
内镜的制造过程,考验的是整个国家的工业技术和积累水平。2014年,国产内镜研制起步,从纯手工制作的第一代产品320,经历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实现了相对成熟的设备体系和CMOS图像传感器的应用。这期间,离不开不断试验的研发人员,也离不开挺身而出的人体临床试验者。
此外,研发人员用中国技术解决了以往内窥镜照明亮度不足的问题,通过光学染色技术和特殊的光照成像让局部的病灶更容易分辨,实现了提前10年发现病灶,将癌症扼杀在摇篮里。
在这个过程中,内镜诊疗专家尚书看到了医疗的另一种可能,渴望通过技术的进步让每个人平等地享受医疗资源,也希望中国技术能随着一带一路去到更远的地方。
技术赋能,让科技服务智慧生活
上世纪70年代,一次强台风登陆可能会导致上千人遇难,而现在,我国台风路径预报的准确率误差降低到了70公里以下,沿海地区的居民在提前预警下也有了充足的时间避险。
气象关乎民生,我国的气象科技处在什么水平?以风云卫星家族为例,中国气象局高级工程师卞赟介绍了我国气象发展史。1969年,周总理明确要求做自己的气象卫星;筚路蓝缕二十载,1988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气象卫星;此后30年,从风云一号到风云四号,累计发射17颗风云气象卫星。
浩瀚苍穹见证了我国卫星气象事业从无到有,在地面上,气象站也同步发展。70年前,我国气象站不足百个,现在已有6万多个自动气象站,覆盖96.5%的乡镇。
今天,我国气象预报服务着960万平方公里上的14亿人,晴雨预报准确率达87%以上。卞赟相信,随着气象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品质也在不断提升。
曾经,“看天吃饭”让农业发展极其被动,而现在不仅能提前预知天气,科技也为农业带来了更多可能。2012年,在袁隆平院士的支持下,张国栋成立了海水稻研发团队,并与华为合作构建了智慧农业全球联合创新中心,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农业数字化新技术,赋能盐碱地的稻作改良产业。
除了将盐碱地改造过程数字化,实现对稻田的实时自动化监控,双方还共建了“后土云”物联网大数据平台及“九天芯”人工智能芯片,从产业角度构建生态圈,推动产业链上不同团队和企业加盟,通过品牌建设和价值提升让农民获得更好的收益。
袁隆平院士曾说过:拓荒人精神,薪火相传。张国栋也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会涌现更多像海水稻一样的“新食物”,聚合起中华拓荒人共同推动科研创新、振兴国家发展。
截止2020年底,我国已建成5G基站71.8万个,建立了全球最大的5G网络。今天,5G在中国家喻户晓,它又如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华为中国区5G品牌负责人苏小堤在演讲中分享了一个5G与生命救援的故事。2019年的世界园艺博览会上,一位中年男性游客突发心梗,通过5G网络上传患者监测数据、5G会诊系统制定更新的手术方案,从患者走进世博园医疗救助点到成功脱险,总时长仅用1小时38分钟。
5G技术通过科技普济世界,也将在其他领域有着用武之地。苏小堤认为,“5G的使命不仅是丰富和方便日常生活,未来还将会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等ICT水平技术实现融合,推动各个行业企业在各环节的变革,成为行业智能化转型的重要驱动力。”
面向未来,科技创新不忘人文关怀
人类与机器的交互方式经历了从人适应机器,到机器适应人的转变过程。今天,智能手机、智能家电的出现,都为用户带来了更舒适的交互体验。
“自然人机交互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在DIGIX TALK演讲中,来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米海鹏副教授提出了他的观点。例如华为的“黑科技”——指关节敲击截图,使用感就比按键截图更为流畅自然。清华大学史元春教授团队针对盲人交互的研究,可让盲人用户通过“滑动+播报”的形式,实现更加自然的交互体验。
自然人机交互的目标,就是要让不同人群的交互习惯和特殊需求都能够得到满足。米海鹏坚信,“人机交互研究的背后,关心的始终是人的需求,我们可以用人文关怀的精神去探索更美好的未来。”
从西部山区的小县城到国外读博,罗训在工作中开始接触到虚拟现实,怀揣着同样的人文关怀,他萌生出让更多人体验广阔世界的想法。
先用无人机拍摄有特色的城市建筑,再用计算的方法生成街区中的结构——罗训尝试用虚拟现实技术重建城市,并把项目上线到“VR一带一路”网站上,让大家可以通过网站去体会虚拟现实的一带一路。
虚拟现实不仅能创造场景,更能让人们跨越语言进行文化交流。通过在虚拟现实里敲击编钟,哥伦比亚的学生感受到了古老中国的乐声;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组合的电影,人们看到了迥然不同的地域文化……
“我们正处在国际化的时代,一带一路涉及几十个国家、几十亿人口,最重要的就是民心相通。“通过虚拟现实,罗训希望创造出现实中的互相理解,触摸彼此的温暖。
在DIGIX TALK,我们看到无数“幕后英雄”奋力拼搏、追求极致的模样。科技让人类更具幸福感,人也为科技赋予了温度。秉承华为的科技基因,从尖端科技到技术普及,DIGIX TALK提供了一扇认知之窗,在这里看见科技中国的崭新面貌。
关于DIGIX TALK
DIGIX TALK作为华为终端云服务拥抱新知和多元观点的分享平台,为探索更多美好发声,广邀各行各业对美好有见解、有主张的嘉宾进行话题演讲,与观众一同探索科技之美、人文之美,生活之美。
视频内容每周五持续更新,可通过滔客说APP、华为视频和华为教育中心观看节目完整视频,还可通过华为AI音箱和华为音乐收听节目原版音频。
与DIGIX TALK 同行,发现更多美好。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作品来源于互联网,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更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有对本站内容有任何问题,请联系我们邮箱: kejiquan@vip.qq.com 会在第一时间处理。丨本文信息:科技圈 » 从落后到超越,了不起的中国科技凭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