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镜头对准那一炉滚烫的钢水,看得出,这一次《百炼成钢》是来真的。
如果要为《百炼成钢》找一个最“点题”的篇章,应该就是《为希望祝酒》。镜头被架进改革开放时期的炼钢厂,泼钢识碳、吹氧、轧钢……虽然没有经历过那个“铁水奔流”的黄金年代,但今隔着屏幕,似乎都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热烈和滚烫。
起初的华阳钢铁厂,与刻板印象中全员大锅饭的老企业并无明显区别,产量、质量都难以达标,钢厂也日渐揭不开锅。但就是在缺钱、缺技术,甚至缺干劲儿的重重困难之下,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华钢硬是力挽狂澜,在炼钢人的共同努力下,重新焕发了生机。
炼钢人,最大的特点是肯干、肯拼,最大的优势是万众一心。
产量达标是过第一重山,质量过关是过第二道坎。奖金固然是诱惑力十足,但最终让大家直起腰板的,还是炼钢人骨子里的精气神。
焊在二车间门上那根质量不合格的钢条是警钟,造中国硬币只能用外国钢的羞耻是推力。
换掉安全帽、关停“功勋炉”、打破“大锅饭”……炼钢人的热血和荣誉感推动着一代代华钢人革新技术、知识“洗脑”、产业升级,从他们身上折射出来的这股劲儿,如果用施光南的话说,那是整个国家向前奔跑的姿态,和蓬勃向上的希望。
华钢的创新,可见民族精神之弘扬;华钢厂的崛起,亦可见民族之崛起,因为钢铁从不只是简单的生产材料,下至一枚小小的硬币,上至国防航天国之重器,它支撑着国家的无数产业发展,那一炉铁水的背后,是飞机、高铁、水利、航母、潜艇……
从产量达标难,到质量不过关,曾经的华钢,也有像“钢镚儿落标”这样的屈辱时刻,不过,华钢还是走过了低谷,最终成功上市,中标成为鸟巢外钢架,甚至成为航母的钢材供应商,历经十数年的“淬炼”,流淌在炼钢人血管里的“钢水”,终于重新汇聚成了钢铁洪流。
炼钢人,凭栏处,抬望眼,
但见一炉钢水,满江红。
说实话,看到华钢的涅槃和崛起,心里始终涌动着一种难以言喻的豪迈感。
华阳钢铁厂这个篇章,不仅是《百炼成钢》的点题之笔,更是点睛之笔。那句“炼钢先炼人”并不止于精神力量,那句“青春之火,不惧风雨”也不是共产党员喊喊而已的空口号。在这场关于钢铁的“产业革命”背后,有着太多热气腾腾的东西,值得铭记,值得细品……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作品来源于互联网,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更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有对本站内容有任何问题,请联系我们邮箱: kejiquan@vip.qq.com 会在第一时间处理。丨本文信息:科技圈 » 一炉钢水,满江红